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重在铸魂,耕读文化就是乡村的魂魄。
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承新主持会议。王云霏对昭通市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
近年来,昭通坚持把教育作为立市之基、强市之本,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出台教育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办学规模大扩展、办学质量大提升、办学保障大增强。希望昭通市充分认识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持续扬优势、补短板、防风险,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教育、关心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继续大力支持昭通学院,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昭通学院高质量发展。8月5日,云南省教育厅与昭通市举行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会商会暨厅市共建昭通学院会商会。他说,长期以来,省教育厅始终关心、支持昭通教育事业发展,立足昭通所需、省厅所能,在项目资金上、师资队伍上、帮助指导上给予最大支持,用心用情帮助昭通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
省教育厅将积极给予昭通支持,与昭通市一道共同做好各项工作。杨承新表示,昭通市将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战略、人才支撑战略,深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上实现新突破,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上实现新突破,在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在高等教育优化提升上实现新突破。我们坚持产城互动、内外互动、城乡互动,大抓城市设计、紧抓城市风貌、狠抓重大项目,大力推进昭鲁同城、高原水城、避暑之城、魅力古城四城同步,健康县城、美丽县城、文明县城、智慧县城、幸福县城五城同创,昭鲁大道提升改造、中心城区三大水系、十大公园、老旧小区改造、城镇两污基础设施、城乡绿美三年行动六个重点,成功创建3个国家卫生城市、2个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5个全省文明城市、2个省级园林城市,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硅产业等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硅树脂、硅橡胶和单晶硅、电池片、光伏组件等产业。加快推进3.07亿元的国家级国土绿化试点,启动建设水美乡村、绿美示范等项目,复垦复绿土地1028亩、人工造林1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31.5万亩,建设河道防护林带1460公里、村庄绿化37.6万株,流域内基本实现看不见荒山、看不到祼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医疗卫生、养老服务能力等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我们围绕贯彻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立足昭通丰富的硅、磷、煤,以及水电、光伏、页岩气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资源经济,细化制定了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硅铝、磷基及新能源电池材料、文化旅游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三年行动方案,立起了全市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十三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省直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和参与下,昭通深入实施交通先行交通强市战略,创造性探索应用金融施工模式,通过招选投资人暨合作承包建设者(融资—合作承包建设—股权转让)的昭通模式,着力破解综合交通建设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全力推进以高速公路为引领的综合交通建设,实现了7个大跨越的历史性突破。二是聚焦壮骨,打通外联内通大通道。
请问,昭通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成效?尤其是赤水河流域的保护治理,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请重点介绍一下昭通是如何扛牢源头责任,推进流域保护治理工作的?谢谢。刚才,我们共同观看了短视频,大家对昭通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了全面的了解。竹海带富了一方百姓,全市竹子种植规模达到603万亩,成为老百姓的绿色提款机和幸福不动产。中共昭通市委常委、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郭盛先生。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刚才观看的是昭通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昭通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聚焦城乡融合、要素集聚、基础建设等推动城市发展的实践。宗霞:这个问题有请中共昭通市委常委、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郭盛先生来作回复。中国新闻社记者:刚刚注意到,当前昭通正在大力推进昭鲁一体化,提出打造避暑之城、高原水城、魅力古城。通过这个短视频,大家对昭通的产业发展有了大致了解。
2023年上半年达到7060元、同比增长22.1%三是乡村振兴县县有示范。畅通天堑大道,联通钢铁动脉,打通黄金水道,架通空中走廊,让乌蒙磅礴不再山高路远。
产业化才能创造财富,城镇化才能集聚财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共享财富。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昭通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向大家介绍昭通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有关工作情况,并就媒体朋友们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昭通是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取得了高铁大发展。最让人乐道的是,我们争创一流、优化服务,营商环境实现新突破。四是聚焦兴昭,夯实六大战略交通基础。同时,昭字号品牌农业加快打造,昭通市高原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围绕一山、一城、一址、一江谋划的10大文旅项目深入推进,现代文旅产业发展态势喜人,昭通资源优势正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昭通市委、市政府,向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昭通的关心关注和关爱,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滇东北区域医疗中心是全省第一家新建营业的区域医疗中心,11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效运行,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首先,有请中共昭通市委副书记、昭通市人民政府市长杨承新先生发布新闻。
成贵高铁通车运营,昭通迈入高铁时代。水富港跃升为千万吨级枢纽港口,3000吨级船舶可通江达海。
当前,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推动产、城、人三篇文章不断取得新进展。聚焦打造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目标,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最重要的路径,严格限制四高项目落地,狠下决心关闭煤矿23座、砂石料场116个、规模养殖场18家,实施易地搬迁群众3.61万人。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市、城乡融合、生态优先等战略布局,系统谋划建设公、铁、水、航、邮等工程项目,形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全面夯实六大战略交通基础。工作中重点突出3个致力:一是致力打造最美生态河流。(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夏维勇)夏维勇: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昭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关注。依托国家规划的成渝昆等综合运输走廊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完善通达四川、贵州、重庆等省际快速运输大通道,形成通江达海、东西畅达、南北畅通、出境出省的一沿两纵两横对外开放通道新格局。
我们将担好增进福祉第一使命,谱写好民生保障新篇章。一是聚焦补网,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
一直以来,各位媒体朋友用一组组精彩的镜头、一行行优美的文字、一张张感人的图片,记录了昭通拼搏奋斗的发展足迹,展现了昭通赶超跨越的发展历程,极大提振了昭通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极大提升了昭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最让人自豪的是,我们奋力拼搏、干中求进,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强化企业培育,着力打造顶天立地的重点产业集群、铺天盖地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目前,全市23.09万名三类对象已动态消除风险16.45万名。
请问,昭通在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的方面有什么样的计划和考虑?谢谢。最让人激动的是,我们建管并举、提质增效,城市发展焕发新活力。坚持以道路为基、铁路为骨、港口为节、航空为翼,打造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高效率的普通干线网、广覆盖的基础服务网,形成布局合理、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城乡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坚持一月一排查、一月一调度,做到学生一个不辍、救助一个不落、安居一户不漏、饮水一户不缺,全市三类对象风险消除率达到71.32%
接下来,有请记者朋友们就大家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宗霞:脱贫的问题有请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夏维勇先生作回复。
坚持以道路为基、铁路为骨、港口为节、航空为翼,打造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高效率的普通干线网、广覆盖的基础服务网,形成布局合理、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城乡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请问,昭通是基于什么提出这样的目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还有什么考虑,未来昭通的城市发展是什么样的?谢谢。
坚持昭鲁同城、高原水城、避暑之城、魅力古城、特色县城等一体建设,打造镇雄副中心城市、水富港园城,打造特色小镇、美丽村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夏维勇)夏维勇: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昭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关注。
顶: 1踩: 21173
评论专区